Quality is life, service is the tenet
電池隔膜的介電常數和介質損耗測試要求,這是一個與電容器紙測試有顯著區別的專業領域。電池隔膜的性能評估更側重于其在電解液浸潤后的實際工作狀態。
以下是詳細的測試要求、方法和注意事項。
核心概念在電池隔膜中的應用
1.介電常數(εr):在電池中,隔膜的介電常數會影響離子的遷移和電場的分布。一個合適的介電常數對于電池的動態響應和穩定性有重要意義。
2.介質損耗因數(tanδ):這直接反映了隔膜在交變電場下的能量損耗。極低的損耗對于降低電池自放電、提高效率和減少發熱至關重要。這是評估隔膜絕緣性能的關鍵指標。

一、主要測試標準
電池隔膜的測試通常借鑒電介質材料的通用標準,但會結合電池的實際工況進行修改。最核心的標準是:
ASTMD150《固體電絕緣材料的交流損耗特性和介電常數的標準測試方法》這是基礎性標準。
IEC60250《測定電氣絕緣材料在功率、音頻和無線電頻率(包括米波長)下介電性能的推薦方法》與ASTMD150類似。
重要提示:與電容器紙不同,電池隔膜的測試沒有的強制性標準。各大電池制造商和隔膜生產商通常會根據上述標準,制定自己的企業測試規范,其中最關鍵的區別在于測試環境(干態vs.浸潤態)。
二、關鍵測試要求與條件(與電容器紙的主要區別)
1.測試環境與狀態(最核心的區別)
電池隔膜的測試分為兩種狀態,浸潤態的測試結果更具實際參考價值。
A.干燥狀態
條件:在低濕度環境(如干燥箱或手套箱)中進行,防止空氣中水分影響。
目的:評估隔膜材料本身的本征介電性能,排除電解液變量。主要用于材料研發和來料檢驗。
B.電解液浸潤狀態(強烈推薦)
條件:將隔膜在充滿惰性氣體(如氬氣)的手套箱中,浸泡在相應的電解液中(如LiPF?inEC/DECfor鋰離子電池),使其充分浸潤。
測試:在密封的、充滿電解液的容器中進行測試,或使用密封的測試夾具,防止電解液揮發和與空氣/水分反應。
目的:模擬隔膜在電池中的真實工作狀態。電解液的介電常數和電導率會極大地影響測量結果,此狀態下的數據對電池設計至關重要。
2.樣品制備
尺寸:與電容器紙類似,需要足夠大以覆蓋電極。通常裁剪成圓形。
層數:通常使用單層或多層(如23層)進行測試,以評估其均勻性。
厚度:必須精確測量隔膜的厚度,因為它是計算介電常數的關鍵參數。
清潔與干燥:對于干態測試,樣品必須干燥以去除水分。對于浸潤測試,需確保在惰性氣氛下操作。
3.電極系統
與電容器紙類似,推薦使用三電極系統以消除邊緣效應。
關鍵挑戰:如何在不損壞隔膜的前提下實現良好接觸,尤其是在浸潤狀態下。
常用方案:
1.阻塞電極:使用化學性質穩定且不參與電化學反應的金屬電極,如不銹鋼(SS)或金(Au)作為阻塞電極。它們可以阻止離子在電極/電解液界面發生法拉第反應,從而允許進行純介電性能的測量。
2.夾具設計:夾具應能施加均勻且適度的壓力,既要保證電極與隔膜的良好接觸,又不能將隔膜壓潰,改變其孔隙結構。對于浸潤測試,夾具需要具備密封功能。
4.測試頻率與信號幅度
測試頻率:需要進行頻率掃描測試,這是分析隔膜和電解液系統復雜行為的核心手段。
典型范圍:從1Hz到1MHz。
低頻(如1100Hz):更能反映離子遷移和界面極化的影響,與電池的直流內阻(DCR)有相關性。
高頻(>10kHz):更能反映材料本身的本征極化。
信號幅度:
使用小振幅交流信號(通常為1050mV),以確保系統處于線性響應區,避免引發電化學反應或破壞隔膜結構。
三、測試方法與設備
設備:精密阻抗分析儀或頻響分析儀
這是最主流和準確的設備,因為它可以進行寬頻帶掃描并提供復雜的阻抗數據分析。
1.測試原理:通過測量在不同頻率下的復數阻抗,然后通過等效電路模型擬合,分離出隔膜/電解液系統的電容(C)和損耗(tanδ)。
2.連接與校準:
將組裝好的測試夾具(干態或浸潤態)連接到阻抗分析儀。
測試前必須進行開路、短路和負載校準,以消除測試夾具和引線帶來的誤差。
3.測量與數據分析:
設置頻率掃描范圍和信號幅度。
儀器直接測量并給出復數阻抗數據。
將測得的復數阻抗數據,通過軟件或公式轉換為介電常數(ε)和介質損耗因數隨頻率變化的譜圖(即介電譜)。

四、總結:測試要求清單
1.明確測試目的:決定是測干態還是電解液浸潤態。后者對電池應用更重要。
2.環境控制:
干態:在手套箱或干燥箱中進行。
浸潤態:在充滿惰性氣體的手套箱中完成組裝和密封。
3.樣品準備:精確測量厚度,使用單層或少數幾層,確保無污染。
4.電極與夾具:使用阻塞電極(不銹鋼/金)和專用的可施加可控壓力的夾具。浸潤測試需用密封夾具。
5.儀器與校準:使用阻抗分析儀,并嚴格執行開路/短路/負載校準。
6.測試參數:進行頻率掃描(如1Hz1MHz),使用小振幅交流信號(如20mV)。
7.結果報告:
以圖譜形式提供εf和tanδf曲線。
明確標注測試狀態(干態/浸潤態+電解液類型)、溫度、壓力等所有條件。
在特定頻率點(如1kHz)報告介電常數和損耗因子的具體數值。
典型性能范圍(參考,以鋰離子電池隔膜為例,浸潤態)
介電常數(εr)1kHz:由于多孔結構被電解液(εr~2530)填充,浸潤后隔膜的表觀介電常數會顯著升高,通常在1030范圍內,具體取決于孔隙率和材料本身。
介質損耗因數(tanδ)@1kHz:在理想情況下,一個被浸潤且無雜質的隔膜系統,其損耗應非常低。但在實際電解液中,由于離子電導的存在,低頻區的tanδ會非常高。在較高頻率(如10kHz以上),tanδ值可能降至0.010.1量級。分析整個頻譜的形狀比單個點的值更重要。
通過這種嚴謹的測試,可以深入評估電池隔膜的絕緣質量、與電解液的相容性以及其在真實電池環境下的電學行為,為高性能電池的設計和故障分析提供關鍵數據。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上地科技園上地十街1號
電話: 010-66024083
郵箱:3440125819@qq.com